根據台北市地政局發佈去年第4季消費糾紛案例,除了房屋漏水、斡旋金、定金返還糾紛為常見案例之外,本次還出現多起因嫌惡設施引發的解約糾紛。包括買方購買台北市德惠街物件後,認為物件2樓是屬於嫌惡設施的酒店,成交價偏高且仲介有詐欺嫌疑。 律師則解釋,德惠街屬眾人皆知的風塵區,且最高法院也判決,物件因市場機制等考量有所不同,若售價較高也未必是詐欺。另一起案例則發生在北投區,因房屋正對陰廟且房屋無法核貸到成交價的8成,買方要求解除契約,糾紛經過士林地院判決,由於買方倉促下斡旋,且沒有合理的契約審閱期,認定仲介契約無效。 最後一例,則是民眾購屋後才發現物件附近40公尺內有墳墓,不但仲介沒有告知,不動產說明書也沒記載,要求解約退。地政士公會全聯會名譽理事長王進祥指出,嫌惡設施宅是近年時常發生的糾紛,模糊地帶就是不動產說明書沒有記載「嫌惡設施」的選項,因此許多買方會歸咎於仲介是否有盡調查與告知義務。 全國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張瀞勻表示,嫌惡設施除了影響物件本身的房價之外,對買方來說,雖然能以低於區域行情價格購得房產,但可貸款成數恐怕也會較一般物件低,換句話說,銀行端會評估物件「轉手性」,嫌惡設施宅較屬於冷門產品,銀行也會謹慎放款。
消息來源:好房NEW 發表於 2014-02-12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